為進一步搞好我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,全面提高農民素質,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,增加農民收入,縣勞務辦對全縣農民培訓教育資源和農民培訓情況進行了調查,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。
一、全縣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
武隆縣地處重慶市東南部,全縣轄26個鄉鎮,187個行政村。截止2010年底,全縣總人口412727人,其中農業人口309958人,勞動力人口203852人,其中男勞動力人口118641人,女勞動力人口85211人,轉移勞動力110657人。
全縣轉移的勞動力中,男勞動力69502人,女勞動力41155人??h內轉移就業25475人,縣外市內轉移就業22785人,市外轉移就業62397人。從文化程度來看,具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有14849人,占14%;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95808人,占87%。從從事職業方面來看,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。所從事的職業有棉紡、織布、機械加工、電子、汽車裝配等工種。第三產業以建筑、運輸、餐飲服務業、個體工商業為主。
二、當前我縣農民教育培訓資源情況
當前,我縣農民教育培訓資源主要有武隆縣陽光職業技能培訓中心、武隆縣計算機職業技能、武隆縣平橋中學職業技能培訓基地、武隆縣機動車駕駛員培訓中心、武隆縣職業技術學校、武隆縣人才交流市場培訓中心、武隆縣長城職業技術學校、武隆縣艷陽培訓學校、武隆縣巧藝培訓學校、武隆縣楓林技能培訓學校、武隆縣創新電腦培訓學校等10余處。培訓的主要技術或技能是電工、焊工、混凝土工、中式烹調、西式烹調、家庭服務、計算機系統操作工、農機修理等專業,年培訓能力1.5萬人。其中,武隆縣陽光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具備職業技能鑒定資格。培訓機構每年可以培訓農民工9000人,主要以引導性培訓和短期技能培訓為主。通過培訓后,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累計有7000人。
三、當前農民教育培訓面臨的新形勢及主要問題
從當前形勢來看,農民教育培訓面臨新的良好發展機遇。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:要把農民培訓工作做為解決“三農”問題,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來抓。由此可見國家對農民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。一方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,需要綜合素質高、懂技術、善經營、會管理的新型農民。另一方面,近幾年來,國家通過農民培訓項目的立項和實施,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,為農民培訓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機。再一方面,隨著二、三產業的不斷發展,企業急需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務工人員。因此,我們應緊緊抓住農民教育培訓面臨的良好機遇,整合農民教育資源,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,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民教育培訓工作。
當前農民教育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,一是培訓范圍小,掌握專業技能的農民工少。我縣現有農民工110657人,其中,受過專業技能培訓、掌握一技之長的僅55585人。占農民工總數的51%,勞動力參訓率偏低。二是農民認識不到位,參與積極性不高。這幾年,政府為農民工辦了許多免費的培訓班卻總是‘叫好不叫座’,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,部分農民只具備小學文化程度,學習新的技能感覺有難度。而部分農民思想意識落后,對培訓的認識還不到位,積極性不高,主動參與培訓的意識淡薄,沒有嘗到培訓給他們帶來的甜頭、實惠和好處,總認為打工就是“下力干活”,沒有必要參加培訓。
三、是培訓專業單一,不能滿足企業和農民工的實際需求。雖然我縣幾大培訓機構設立了多個專業,但是有些新的行業和工種對技術含量的要求比較高,培訓機構由于缺乏相應的培訓師資、教材、設備,不能設立高、新、特的一些專業,以致部分農民想接受培訓而無法參加。由于受培訓的農民工較少,沒有一定技能,外出務工不好找工作,即使找了工作,也多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高風險產業,勞動強度大、收入低。四是培訓效果不佳。我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許多部門都在抓,如勞動、教育、農業、扶貧等部門都從各自的業務出發,開展了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工作,如農業部門的“雨露計劃”、勞動就業部門的“陽光工程”等等,為培訓農村勞動力做了大量工作,但各部門之間各自為政、職責不明、職能交叉、機制不活,缺乏必要的銜接和配合,沒有形成合力,培訓效果不佳。結果是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、財力、物力,一些農民培訓后仍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;另一方面,一些用人單位又難以招到適合崗位的員工。這就是所謂的“就業難、招工難”兩難的局面。
四、下一步的工作措施。
為了更好地搞好陽光工程和農民培訓,促進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,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,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是:
1、強化政府行為,加大工作力度。農民工轉移培訓是“民生工程”中的一件大事,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,各部門、各單位要緊密配合,團結協作,做到分工明確,各負其責,要建立“農民工轉移培訓工作聯席會”制度,定期召開專題會議,研究和部署農民工轉移培訓工作,全力推進我縣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。
2、繼續搞好專業技能培訓。為解決當前農民工培訓率偏低的問題,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政策,制定獎勵措施,引導和鼓勵農民積極參與技能培訓。一是根據外出農民工困缺乏技能不好找工作、收入偏低的實際,讓農民工認識到通過參加培訓、掌握技能的重要性,使他們自覺地參與技能培訓。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。在電臺、電視臺開辟農民工培訓專欄。定期不定期地宣傳農民工就業增收的典型和亮點,吸引更多的農民工參加培訓。三是各培訓機構利用現有培訓資源和優勢,加大培訓力度,提高培訓質量,使受訓農民工熟練掌握所學技能。四是對農民工再培訓,以適應企業單位更高的要求。
3、完善培訓模式,保證培訓質量。要在培訓教材、培訓場地、培訓師資等方面建立起統一、規范的培訓模式,建議在我縣盡快建設一所公共實訓基地,按照“政府引導、政策支持、校企合作、社會參與”的原則,整合我縣教育培訓資源,組織技能培訓,使培訓工作步入正軌,并建立長效機制,真正將培訓工作落到實處。
4、改革創新思路,打造勞務品牌。我縣的農民工培訓要改革創新思路,打破傳統的培訓模式,大力培養現代專業農民、現代產業工人和第三產業合格勞動力。使培養的農村勞動力成為市場需要的、全面的、有用的人。在探索農民工培訓改革的同時,要打造本地的勞務品牌,靠品牌的影響力推動勞務輸出。我市的勞務品牌“石龍技工”、“家富富僑”、“云陽面條工”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,顯現了強大的生命力。要打造勞務品牌,就要發掘我縣已經具有一定優勢,在勞務市場上有良好聲譽和需求的項目,進行深度開發,對這些培訓項目在政策和資金上進行扶持,形成規模,提升競爭力。同時,加強對外宣傳,和用工單位建立長期的勞務合作項目,最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勞務品牌,使農民工在日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。
關于我們 | 產品中心 | 聯系我們 | 后臺管理
頁面版權所有:長沙眾互通電氣設備有限公司 湘ICP備06000686號